江门代表团共提交30条建议 涉及城市交通建设、侨务工作、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
1月16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大会期间,江门代表团依法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30条建议,涉及城市交通建设、侨务工作、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向全市人民乃至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沉甸甸的履职答卷。
建议将江门交通项目纳入省级路网规划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每年,城市交通建设都是省人大代表们高度关注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省人大代表梁俏筠向大会提交了4条有关交通建设的建议,把目光投到了我市的高速和铁路建设工程上。当前,我市正在积极谋划建设的台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高速公路,以及大广海湾旅游专线高速公路,两条高速公路贯穿开平、台山。“两地文旅资源多样,能推动大湾区‘交通+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江门全域旅游经济发展。且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推动项目建设,对接新干线机场,有利于江门西部地区依托更加完善健全的交通支撑,实现西部地区承接珠三角核心城市产业转移。”因此梁俏筠建议,在下一轮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工作开展时,将两条高速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为下一步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铁路是运输行业中的中流砥柱,梁俏筠建议,把新广铁路纳入广东省铁路网规划,强化江门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新广铁路连接江湛铁路新兴站,直达广海湾码头,可作为广湛铁路和深茂铁路的连接线,使粤西北城市与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梁俏筠说:“规划建设新广铁路是加强省铁路网建设布局的需要,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建议推动涉侨服务提档升级
为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办好华人华侨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加强侨批文物保护和侨文化研究、江门法院吸纳侨胞侨属深化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在省政府工作报告、省法院工作报告中,江门“侨”元素被屡屡提及。这是对江门的认可,更是赋予江门在新征程上沉甸甸的责任。省人大代表纷纷为江门出谋划策。
近日,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仲裁中心(以下简称深国仲江门中心)正式运作。省人大代表黄郭勇对深国仲江门中心的发展充满期待,他建议,要支持推动深圳和江门共同打造中国华侨华人国际仲裁中心。他说:“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让海外广东侨商放心来粤投资兴业的重中之重。应该支持深国仲江门中心开展华人华侨仲裁试点,创新专门仲裁规则,专门处理我国华人华侨华商相关的商事纠纷,打造全国华侨华人国际仲裁法律服务首选地。”
去年11月印发《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以来,QFLP试点、便利“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申办等2个省级支持事项率先落地江门,成立全国首个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和线上服务平台。省人大代表黎永梅建议,支持在江门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推动江门与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的协同创新,加快自贸区的改革经验和政策举措在江门复制推广;在江门开展试点,下放属地“人才优粤卡”的审核、发放工作,为江门“人才倍增”工程加速,营造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兴业的浓厚氛围。
建议加速推进江门能源建设项目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两年,江门双碳实验室挂牌成立,江门广海湾LNG接收站项目、国能台山电厂相关能源建设项目也在热火朝天推进,江门关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江门广海湾LNG战略储备基地项目(即江门广海湾LNG接收站)是广东省“十四五”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是广东省最大的LNG储气站。省人大代表刘运华认为,江门广海湾LNG接收站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清洁燃料,降低煤炭、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且项目库区用地周边山体环绕,形成天然安全屏障,项目安全度高,能够保障广东省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因此,建议尽快启动全省LNG接收站码头布局实施评估,向国家争取将江门广海湾LNG接收站码头港址由“资源储备港址”调整为“一般港址”,同时加快推动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省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省人大代表余彩云认为,建设国能台山电厂两台100万千瓦清洁高效燃煤机组项目,能够提升我省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有效发挥煤电托底保障作用。但在实施“双碳”战略和科技进步新形势下,《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相关环保法规亟待与“双碳”战略匹配衔接,而国能台山电厂建设两台燃煤机组恰恰受限于《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因此,建议省人大启动修订《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将燃煤管控调整为末端污染物排放管控。在此之前,建议支持以“容量替代”路径推动项目尽快动工建设,更好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电力供应安全稳定。
李珩代表还向省相关部门呼吁,加大对江门双碳实验室的政策支持力度,指导支持江门市加快筹建碳达峰碳中和省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