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决定》,明确从今年开始,江门市、县、镇三级人大开展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随后召开的江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全体人大代表在经过充分讨论和酝酿之后,以差额票决的方式产生了江门市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这是江门首次采用人大代表票决制决定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的肯定和点赞,认为“江门首开我省市级人大探索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的先河”。
顾名思义,民生实事项目是为民办事,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造福百姓。哪些民生实事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什么才是群众最受欢迎的民生工程?哪些民生项目需要办、该急办,哪些不需要办、可缓办?群众心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为群众办实事,兴办各种“民生工程”“民生大事”。这些民生项目绝大部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肯定,但也有一些项目却“不受待见”,有的甚至出现了“政府点菜百姓却不动筷、政府买单群众却不买账”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有的民生实事项目本身不接地气,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没有真正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最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把民生实事项目办与不办、急办还是缓办、办的结果是好还是坏的决定权、评价权交给代表,一方面是尊重群众的选择权、评判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民生实事项目的质量和需求的“精准度”。此次江门市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十大民生实事”,涉及就业、教育、卫生、环保、扶贫、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既体现总体民生需求,又关注全市重点民生问题;既回应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又充分考虑相关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连续性,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民生实事项目的确定上,既坚持先急后缓、普惠共享、量力而行的原则,又体现了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有利于精准把握群众的需求点,有利于把有限资源用到更需要建设的民生项目上来,把实事真正办进群众的心窝里,让民生实事项目真正造福于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江门市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在项目征集阶段广泛听取人大代表、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形成候选项目阶段又经过充分协商,在表决阶段通过人大代表投票决定,在项目实施阶段人大代表全程监督,项目完成了还要接受人大代表的满意度测评。可以说,它丰富了基层民主形式,进一步拓宽了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渠道,既发挥了票决制的优势,又克服了纯粹票决、没有协商、没有后续参与的弊病,是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和生动体现。同时,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也改变了过去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自己定、自己办”、唱“独角戏”的情形,形成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大合唱”局面,将以往“为民作主”变为“由民作主”。一字之差表现出“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也是人大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创新之举,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反映了我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当然,票决制名为票决,只是在程序上完成民生实事项目的确定,要使项目真正落地见效、惠及群众,还必须发挥好人大的监督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强化监督意识,将“事后跟进”变为“全程参与”,加强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通过调研视察、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代表约见、满意度测评等形式,持续跟踪问效,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群众受益、让人民满意。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实践中尚有不足,还要不断完善。比如,项目征集的程序如何做到广泛性,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还需要专业人员来参与论证筛选,使项目更具科学性和坚实的民意基础。又比如,票决之前应该对有关项目进行必要的宣传解读,让广大群众和人大代表充分了解,确保票决结果是绝大多数老百姓希望看到的。人大、政府需要加强沟通衔接,在项目实施的量化、细化和具体化上下功夫。此外,既然民生实事项目可以票决确定,推而广之,人大监督议题、年度立法项目等是不是也可以采用票决的方式产生?如此,人大工作是不是更接地气、更贴民心?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实践,不断地发展完善,使票决制越做越好,这样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也会越来越高。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骆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