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江门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聚焦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 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2019年,新会区睦洲镇南安村将有80多年历史的旧粮仓打造成集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沙田水乡文化展示馆、党建文化广场于一体的多功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领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志愿者行列,推动文明实践在当地遍地开花。“这两年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人文环境有了极大改观!”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何玉爱自豪地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提升乡村文明的有效途径。江门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先后前往新会区睦洲镇南安村、鹤山市共和镇来苏村,聚焦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深入调研,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协商共议如何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南安村经常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遍地开花。(摄影:皇智尧 冯志敏)
推动文明实践在乡村遍地开花
志愿者向游客讲述当地文化历史故事、定期举办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经常开展乡风文明宣讲……在南安村文化广场旁,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成为村民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南安村增添了满满的活力。
“我们村有很多好传统,通过做志愿者,我们这两年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村里的故事和变化,村里每个人都很开心。”南安村村民卢丽珍是当地村民志愿者之一,“村里的变化,离不开社工和志愿者队伍的付出。”
在南安村,像卢丽珍这样乐于付出的村民还有很多。据了解,近年来南安村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双联动”模式运行,注重资源整合,聚焦志愿服务,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将好的文明风俗传下去,需要凝聚群众的力量,让群众亲身参与文明实践,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南安村无疑是很好的例子。”江门市政协委员彭德华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有助于打通基层“末梢神经”,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在乡村遍地开花,让乡村兼具“外在美”与“内涵美”。
据了解,截至目前,江门市实现了61个乡镇、1056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2019年以来举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超10万场次。“我们还在乡村开展各种文化下乡活动,支持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让城市高品质的文化队伍、文化节目更多走进乡村,惠及更多群众。”江门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宏波说。
建好用好农家书屋
在来苏村,提起70多岁的钟直均,村民们都愿意聊上几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钟伯”。从2009年开始,钟直均就在村里的农家书屋当起了图书管理员,这一干就是13年。“看到村里的小朋友们读书那么认真,我就很开心,这是推动公共文化向广大农村延伸的重要举措。”钟直均说。
来苏村的农家书屋是全国示范农家书屋,2009年修建后历经三次搬迁,从榕树旁的小瓦房,到广场旁的文化楼,再到如今的“来苏之家”,图书由1000多册增加到4000多册,10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村中及周边村爱好读书的村民前来翻阅,上万条借阅记录,像一粒粒文化的种子,深植在村民的心里。
“农家书屋建设是新时代党在农村的一项具体惠民工程,对乡村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彭德华说。江门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在走访中了解到,从2007年开始建设,到2021年底,全市共建成农家书屋1075个,全面覆盖了所有行政村,并在部分人口密度较大的工业区、城中村中进行了布点。依托农家书屋阵地,全市举办各类阅读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未成年人主题教育活动等共计300多场。
在调研过程中,彭德华发现,目前江门市大部分农家书屋存在经费保障不到位、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他建议,可以依靠社会力量引入外部资源,发动捐赠活动,与农村开展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村民从“试读书”到“想读书”,再到“爱读书”,发挥好阵地资源作用。“同时,可以将农家书屋与县级、市级图书馆互联互通,把农家书屋作为市县级图书馆分馆常态化运作。建议条件允许的地方,探索建立村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推动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彭德华说。
王宏波表示,下一步江门市文明办将推动有条件的农家书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江门读书日等,定期组织开展阅读活动,更好地利用好农家书屋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进一步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文字来源:江门日报社 皇智尧